第二遍看《尸鬼》,仔细的看了,里面各种角色,各种话语
规则,什么是规则,你们想过吗?如果人就是善,尸鬼就是恶,那么所谓的善最后会伤害无辜?规则在哪里? 死是平等的,对谁都是残酷的,人可以猎杀尸鬼为什么不能反过来? 室井静信最后说,神总是莫不做声的,神的沉默和生死无关,那我们为什么要让自己的生死掌握在别人手中?自己为自己活下去? 清水惠:奇怪的是你们啊,平静地生活在村子里一点不变,看到外地来的就指指点点觉得奇怪,土里土气,野蛮,不知羞耻,这种村子一开始就不应该存在, 这种村子就该灭亡了 敏夫告诉了大家真相,但是没人相信,说自己是理性的不相信迷信,我们何尝不是这样对待与自己价值观认知违背的东西? 辰巳:对我来说,沙子代表着毁灭,总有一天会毁灭,所有一切都会毁灭,但是她却一直斗争着,她这样的身姿吸引着我,我觉得这很漂亮 静信对武藤彻說:你们所做的别人认为是恶,但,有人能指责你渴望活下去的本能吗?? 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死,或许命不久矣,但我们的生命也没有卑微到随时死去都不要紧的程度。
关于角色:
静信,并没说他是善,刚开始就提到自杀未遂,他的小说讲的都是“被神抛弃的人”,他和沙子一样,受过“伤”,沙子来这村子的大部分原因也是静信吧。 静信和沙子都有过伤痛,孤独,两人很容易走一起的,说他投靠尸鬼不如说是为了沙子走向尸鬼那边的,看到家人被人所杀,应该更是痛恨村里人才对,这时候人们失去了理智,谁该死已经没有什么明确规则,一个人的死仅仅凭借的是他人的决定,不逃等什么?等死? 刚开始提到静信写过“村子被死亡包围”,我的理解是,村子像清水惠说的一样“土里土气,平静的生活着一点不改变,这种村子就该灭亡了”,静信也是那么觉得吧。
我喜欢并习惯了对有着变化的东西保持着距离,这样才会知道什么是最不会被时间抛弃的准则。比如爱一个人,充满变数,我于是后退一步,静静的看着,直到看见她真诚的感情。 –摘自:http://ear.duomi.com/?p=207393
我最喜欢也是很讨厌的一个老师应属与高中物理老师,“刘精明”,当然这不是真名,就像那文章里说的,名字叫什么不重要,只要能让你联想到那个人,随便什么名字都行,刘精明就如这名字, 很精明,没有什么贬义,他对社会,对经济,对生活,对事业的种种看法一次次颠覆了那个未成年未处世的小孩,听他上课的时候是双重享受,1是可以浪费很多的上课时间,2是可以看到很多,看到很远。我不知道他的过去,但是作为一个高中老师,他的所知绝对超过另外任何一个人,我就是崇拜这样的人 用刘可恶来形容他也行, 在当时他的那种严格要求绝对是人人痛斥,不过属于过去,时间可以淡化一切,两次暑假回家碰到他,或许有缘,回家没碰到别的老师偏偏碰到他,碰到他,心情当然很纠结,时间再怎么长,估计也忘不了他害我挨骂那事。
注定与“老师”离不开干系,因为父母都是教师~不过,我很少对他们的“事业”评价,一个英语老师,教基础语言,一个美术/历史,历史当然就那样,历史故事,不会给学生带来什么偏见,任何影响发展的想法,美术当然也是了。 小时候经常会又那种“将来要干嘛”的愚蠢加无聊的题目,在当时,职业应该只有“教师,医生,科学家,之类吧,”我是想不出更多的了。。多傻啊,小时候为什么会有人想当老师?我想那时候的原因可能只有:“老师给我们教东西,多伟大的事业,好崇拜“。渐渐的长大了,发现,好多职业都是迫不得已,老师更多的如此吧。 为了工作方便,我的家就坐落于学校,或者准确点是邻近学校,从上学起,就开始了漫长的赛跑,终点是未来,线路是学校和家。 如果线路短了,那么路途能看到的景色会少很多。 我小学初中的生活就很简单,上课写作业,5分钟的路程,吃饭睡觉然后又是5分钟的路程。 有时候线路长了也未必是好事,线路长了,就得加快速度走,更加没心情观赏景色 还好不管什么路,总有归途。每次晚上放学回家都可以漫步,思考,观赏。
到了大学,我发了条心情,说我很悲伤,一同学就很惊奇的为什么,你没有失败的恋爱,成绩也那么好,为什么要悲伤? 我悲伤就是因为我错过了太多,已经没有时间去挽回,更可怕的是都没想挽回的想法。
忘了小时侯有没有盼着长大,现在对于”好想回到过去“的这种想法也是莫不关心,不过我确实怀念小时的小欢乐,有事没事跑去学校的垃圾堆找纸或者塑料烧,有时偶尔捡着钱是绝对的开心,现在看着或许幼稚,但是,曾经给了我快乐,你能说这是个糟糕的过去?
我始终把我比较内向的原因归咎于上学时候接触的人太少,而这原因与前面说的”线路“短有关,我的社交圈子就限于同学,邻居。两者的数量当然都很少
”内向的好处就是能通过观察周围的世界,收集到一些别人不易察觉的信息,能细致入微的看透事物的表面直达本质,缺陷则是它容易导致自卑,不擅长社交以及难以获得别人的理解,虽然内向型性格的人拥有比寻常人更为宽广丰富的精神完整性,但是他们也有着比别人更多的烦恼,关于表达,阐述,寻求理解带来的性格冲突。“
我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要看那些东西,关于性格的各种理解。也许想认识自己,但是有什么用?生活照样以其原来的姿态继续着,自我认识带来的改变没多少。 前两天看《复仇》很很很喜欢女主的气质,好想有她那样的生活修养。 可是,今天才发现,我从来没真正爱过我自己,,,每天的各种想法各种动作都是依赖于别的事情而做的,就好像是为了别人而活,不仅如此,即使为别人而活,也活得不精彩。
“外表不代表一切?这是没什么内涵的人才会说的话。外表就是一切,那个人的内在表露在外表上,所以从外表就可以了解他。一个连自己的外表都不能接受的人,难道不是不成熟吗?”
“爱是接纳真实,从自己开始”,我试着去接受真实的自己吧
我比较感谢我的家人,不多的约束,尤其是思想上。 我比较讨厌去别人家里,在别人家,我会不知所措 讨厌很多人对叛逆的错解和不理解。 我不知道我这属不属于通常说的叛逆,但是我确实不喜欢听别人说的去干,更加喜欢自由。
最近在家无聊,醒着的时间一大半是在上果壳,看问题回答问题,里面关于辟谣的很多,我很高兴对于里面大多数谣言我开始就不信,对于大多问题都能理性对待,但是,生活貌似经常的不会让你理性对待。
想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看了个问答“现在还有什么水果能吃?”互联网上各种有毒水果的说法,杀虫剂,催熟剂,染色的,暂不谈这些的可行性。即使这些全部都有,等到买水果的时候谁会想到有毒之类的?我不会,很多人也不会,看见想吃的,只要看着好总会有人买的。接着是个吃坏水果的例子,总有人说不好不好,但是碰见有点问题还不是掐掉继续吃。今天微博上一个上万粉丝的人说一女孩听歌被雷击,老生长谈的问题,有人做过实验这说法不可信,不知道我多少人不知道,即使不知道,理性的思考下,这故事漏洞很多,我用几个关键词就看出问题了,下雨,打雷,听歌,手机,手被电击,下雨和手机就冲突了,手机即使在口袋里,我真没把握保证在雷雨下不被淋湿,打雷听歌汗听的什么啊…被雷击要与手机有关为什么只是手被电击?种种种种,我也可以根据这“事实”推论,以后要在空旷地带遇到雷雨,拿出手机,拨打110,然后衣服包着扔一边,这样雷就只打手机了。个人觉得这是有人特地加了什么听歌这关键字,要么就是怪不了老天怪到手机了,总之是没经过大脑理性思考的。对于这些问题理性点好,但更多的人都是随着大流由着心里走。 关于民族情节,不能说我不爱国,有些事我不像很多人样我族威武,我还是比较理性吧,前段时间有个bbc的中国人要来了,展示了中国人在国外的发展以及对国外的影响,稍微百度了下各种吐槽,看着恶心,且不谈中国给那些国家带来的好处,就算在中国,外国人开开采我们的资源,甚至生产我们的本地产品,谁都不会欢迎吧!就这点,我们不该说节目中的相关情节怎么怎么,里面有些地区的人说中国应该干涉他们内政这样人民生活才能好点,这个也是不理性的,一个国家干涉另一个国家内政这在很多人眼里就是政治倾略,我国做的对的.
真心希望对大多事大多人都能理性些
我觉得,最近几年看的美国电影很多,各种类型的都有,但是,昨天有人让我推荐点科幻类型的,我能想起的只有我比较喜欢的终结者2,X战警等很少的几部,我还是更加钟情于美国爱情片,剧情片,部分动作片。 我不喜欢科幻的一大部分原因是布景太过夸张,灯光太过夸张,服饰很多受不了。我看的老科幻电影不多,有印象的就只12只猴子,2001,银翼杀手,第五元素。前两部的确是很好的电影,第一个我比较喜欢,只是真心讨厌里面的他在监狱里的情节,那一大堆变态科学家,看着很傻的摄像头显示器,还那透明防化服,也许是我太保守,很不喜欢那些。2001我确定我没看懂,情节很慢看着也很难受,里面的配乐和环境装饰的确不错,别的我觉得没什么了,也许那电影在当时意义深刻,但现在觉得没意思,或许看太多那种太空类型的了。银翼杀手最近看的,那一直闪烁的灯光令我恶心,知道导演要弄个很黑暗肮脏的地方,但是这灯光在我看来好傻好幼稚好无聊,最重要的没意义!整个城市的描写也不喜欢,黑暗,潮湿,肮脏。在这种环境下,忍着看完了,一个相对简单的故事竟然要两个小时,觉得好浪费时间,魔戒虽长但是情节很多,看着也不觉得累,这电影看着真受不了 第五元素的服装也不喜欢,难道科幻就是想方设法的将里面人物塑造的很无厘头很傻很不正经?对于未来,应该得往更加美,更加人性化,更加高科技发展吧,现在高科技有了,车飞了,怎么车都那么烂,吃穿住都那么差,世界不能如此发展吧 相比剧情爱情,科幻的产量不多,即使情节故事好,但是电影看着真像疯子拍的,我受不了,有些人觉得我说的过了,没资格批评别人,那么想想吧,你也会有不喜欢的东西的。
这是个很沉重的词,千千万万学子为了这个词日夜奋斗着,有些人因为这个词反复纠结着,就像我
我的各种观总是比较异类的,虽然挂了很多,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那种,不过除了考完和出成绩那会儿,还是没怎么在乎的,估计有这等精神境界也算是一种强大吧哈哈!
我对大学的理解就是变得成熟,各方面的,大学的环境也完全能做到这点,至于学习,要真正学到将来能用的东西应该没多少。这样,我的大学目标完成了,我觉得我变的是够成熟了。
我们家至今没研究生,爸妈总说希望家里有个高材生,看到别人的孩子很羡慕,在我对考研什么概念都不懂的时候,我就说将来我考。现在完全没有考得意念了。暑假和这学期开始家里还一直打电话说让我看书干嘛的,我都一一否定了,感觉有点残忍,简简单单的就断了家人的梦想。
我认识的我欣赏的人不是很多,大学接触过的也没多少,班里又几个学习很棒的,楼里经常会打交道的,半年前,至少一半说不考研,最近发现他们全部考,我受打击了,也不知道是不是从众心太强了,那么些“我欣赏的”人考研,然后剩下我感觉孤零零的,像是异类了,好难受!
我决心不考研最大的原因还是成绩吧,现在挂的最无语的是工程数学,作为一个考过高等数学的人,竟然工程数学上下册都挂,我很郁闷,而且花太多时间在上面了,以至于挂的有些课就没时间看过。对我是很大的打击,我相信我是很认真的看得,书上的题都会,但是考试就是不能活学活用,好多题做不出来。
工程数学都不能学好,考研的高数我是不敢想的!!
我喜欢说我有一颗自由的心,所以不想受太多的限制,考研我是耐不下心去看书,相比考研,我宁愿看红帽认证的书了。。思科的CCNE,也许吧,今天听说CCNA很很不值钱的,CCNE不知道能不能拿下了,反正这个也好费时间。。不想考虑,只想先补课。
前段时间Oracle培训招生,之后可以安排工作,用JAVA,牵扯到数据库什么的,学完稳拿OCP,然后什么什么的,我一个学信息的转向JAVA,不能接受,今天的SEO也有点不能接受吧。。
希望我的选择是对的,先好好学完拿到证,再慢慢找适合自己的工作,同时或许学学红帽,或思科,就这样吧。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Sh-cnaJoGCw&feature=plcp
这是最近的一个视频,再youtu上面讲解Linux的,看了下每周都会谈谈Linux的新闻什么的,这个题目是他4.29的一个演讲,内容也就是为什么Linux sucks
依然不谈除linux之外的东西,会引起大战的。
那视频总的来说目的是鼓励人们为开源软件捐献,原因就是Linux下能用的优秀的应用软件确实很少。
现在都已是2012年,今年Linux的变化还是很大,Gnome3,Mint,unity,KDE4.7/8等
Gnome3无疑是最令Linuxer失望的一个项目,连Linus都发了篇文章说gnome,虽然没明确的说,不过大意还是不喜欢gnome3(原文说他为了改变gnome3的字体费了多大多大的事,装了什么软件等,还说“年轻人觉得黑色很酷??”)gnome3完全的抛弃了gnome2,结果明显是mint受益,一路飙升到老大地位,mint的操作基本是和gnome2没多大差异,然后再加个自家的菜单,的确易用,很易用。也许是心里原因,觉得mint比ubuntu占用资源少,快?不过也可能是ubuntu自动启动的进程多吧。
unity,在那视频里的评价是really SUCKS,的确,我用的感觉就是切换窗口太尼马不方便了。尤其是一个应用软件有多个窗口时。
视频里面形容KDE从能用到不能用再到能用,我只知道现在很能用~~很赞,暂时没碰见过任何崩溃现象。
里面还提到打包问题,现在主流打包方式有debian的deb,红帽的rpm,还targz?xz。貌似是这些,视频里ppt被遮了。
在linux下写个软件没什么,但是打包是很麻烦的,Linux那么多发行版那么多不同的版本,每个的库文件什么的都不一样,打包变成了庞大的工程……这问题是很不好解决,里面的提议是采用统一的方式,照情形来看,deb的数量一直上升,rpm下降,deb一统天下还是可以的,也是可行的。
还有硬件支持,,这也算是重点,这个,绝对是软肋,Xorg什么太老等,开源驱动不给力,这都不能很好的运行Linux
游戏是软肋。游戏我倒是无所谓,几年没玩几次也没怎么样。
最后,到重点了,可能是“文化差异”,他提到,好些人想编译音频找不到好的软件,(估计他们需要很专业的软件吧,我觉得audacity还是够用了),,不过,视频真是不行,openshot,kdenlive,pitive,这些基本都一个样,要我说功能等同于会声会影,虽然没用过后者。我真是没找到能和Pr或者AE擦遍的,,,,,这点Linux弱爆了,在linux下干这两件事效率不及windows,远不及mac
里面有个笑话,除非你整天用linux来编辑文本文档,要么你还得用win/mac。。其实大概就是这样了,我绝对没见过几个电脑上不装虚拟机或者双系统的,或者也加个wine吧(wine效率真不怎么样,用迅雷还不如我虚拟机省cpu)
可能某些人又鄙视我用迅雷了,我也是用ktorrents的,只是,买了迅雷会员,下载4GB电影的,这个用电驴得挂到死。
里面对于软件短缺的建议是,捐赠或者基金,一个大项目(例ardour)的开发需要大量时间,所以一般都需全职投入项目中,但是捐赠从去年的2638下降到今年的992.(真心觉得太少!)。
小算了下,假如开发一个视频编辑器,需3个软件员,一个测试的,一个人每年75k就够了,然后开发项目的就可以整天专心项目,不干别的。
除了捐赠,里面还提议让那些大发行版公司资助这些项目,与我们可能有点远了,不过,可以群众建议。。
写在后面:
Linux在上面的那些方面真不怎么样,虽说现在什么都在向云发展,或许将来只需一个浏览器就行,但是这个过度阶段估计还会很久,linux还是要用的,windows迫不得已还是不能放弃的
Linux加油,等我工作,一定会捐赠Gimp
也没统计,反正间断的,我单linux系统应该有一年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