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alf Coffee

学习交流群


学习交流群

从大学开始,就陆陆续续加过很多 QQ 群/微信群,然后再陆陆续续退出,这整个就像周边的朋友一样,来了又去,到最终还一直能保持联系的寥寥无几。

印象中最早加的 QQ 群是各种 Windows/Mac/Linux 技术群,那时候刚上大学,没多久微软的 Windows 7 就准备上市了,在网上可以下载到 Beta 版,像是天生有那种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,我早早就下载好了 image,然后找光盘刻盘来去安装尝试,那个时候时间一大把,电脑里也没什么重要的东西,于是各种折腾,还记得当初学校只能使用校园网,而校园网需要使用专门的客户端来登录,学校提供的破客户端(还记得名字叫安腾,和 Intel 的处理器同名)还不支持最新的系统,于是只能在网上自行搜索较新版本的软件来尝试,现在想想,真的浪费时间。

在技术群里,能秀的东西不多,更多可能是用 Rainmeter 或者其他桌面软件来“美化”桌面,让自己变得与众不同,折腾完之后自己也舒服,用着也舒服,但这就和装修自己的家一样,不会产生什么实际上的收益,这么多年了,曾经的一些桌面设置都放在了 QQ 相册,现在还能看到,青葱岁月。

img

img

总之,回到故事本身,这些技术群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爱折腾的欲望,另一反面,也让我了解到了一些从未听说过的技术:Linux。

自从听说 Ubuntu 和 Linux 之后,整个大学几乎被开源文化洗脑了,看过一些介绍开源文化和黑客文化的书籍,也去看 Linux/Unix 相关的技术书籍,还去参加社团活动,在论坛贡献自己的力量等等,真的感觉自己就是开源文化的贡献者,当时特别喜欢用 Linux 来进行一切事情,也以此为豪。

虽然很热爱 Linux 及其文化,但使用 Linux 并不是那么容易,在大学四年我换了不低于 10 个操作系统,众所周知的 KDE、Gnome、xfce 桌面环境,Ubuntu、深度(Deepin)、openSUSE、Debian、Arch、Mandriva(后改为 Chakra)、CentOS 等,其实装这么多一是因为 Linux 生态本来就很割裂,没有所谓的“最佳”或者“权威” Linux 发行版,每个发行版都有自己的侧重,个人也只能根据自身工作生活需求选择,或者像我一样没有任何需求的时候,那就都试一下吧。

折腾很多时间后,最后还是会安定在一个 OS 上,于我而言最终用了基于 KDE 的 Chakra,被我自己弄成了类似于 Windows 7 + macOS 混合样式的 UI,在当时那个低端笔记本上跑的也算流畅,在工作前期考取 CCIE 时还贡献了不少力量,没升级啥硬件就跑的下所有的模拟 IOS。

工作后用了一个月左右,那台笔记本退役了,从此入了 MacBook Pro 的坑,一直到现在。


相似文章

上一篇 关于办公设备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