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alf Coffee

《我在北京送快递》读后感

2023-07-07

断断续续花了8个小时看完这本书,一是因为我看书慢,二是因为看书期间有了太多的思考,每当思考的时候脑子里都是天马行空,联想到过去的很多经历,于是自己也想把思考变为文字。

后来想着,不如让这些回忆成为书评,这样就与书有了更深的联系。

这可能也是我喜欢本书的原因吧,书中的很多故事就是时时刻刻发生在身边的,如此真实。

报复性补偿

“因为刚刚长时间地从事完身体并不喜欢的劳动,心里会生出一种奇怪的厌烦,渴望着做些身体喜欢的事情,以压制那种厌烦感,使身体得到补偿,恢复活力。”

-《我在北京送快递》

可能很多人都会这样。

在工作之后,尤其是工作中遇到不顺利的事情、不愉快的事情、压力大的事情后,每到下班时间都会很想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来发泄,对我而言就是玩游戏,必须是那种快感来的很快的游戏,比如我最喜欢 CS:GO,吃鸡类的游戏,这两个游戏曾经会很上瘾,一旦玩起来三四个小时就没了,在周内这样会非常的累,所以当时在我觉得我已经很上瘾的时候,会立马卸载掉这个游戏,转而玩另一个,这样两个游戏交替,既可以得到快乐,又不至于过分消耗自己的身体。

现在基本只玩 CS:GO,原因是找到了一些每天可以一起玩的网友,有了队友之后快乐可以加倍,而且会有很好的归属感,每天 10 点多,基本大家都会逐渐下线,没了队友,自然而然地也会下线,生活可以规律一些。

还记得 2021 年 4 月,那个月频繁去合肥出差,一周 3~4 天,去合肥的路途又很远,经常很早就得起床去车站,赶在中午到达合肥,来回坐车太多导致腰肌劳损,加上工作又比较繁忙,每次回到家都只想发泄性的玩游戏,尤其在周末经常可以玩 5 个小时以上,完全控制不了,这样一个月下来精神状态非常差。后来和好友聊了下,发现游戏虽然玩的时候没感觉,但实际上非常消耗精力,如果平时本来脑力消耗就比较多,再去玩游戏会更加累,这种时候需要的是安静的休息。

最近工作闲了下来,生活节奏也慢了一些,开始和同事打网球,去射箭,视看心情看个电影或者写写回忆录,感觉日子挺悠闲。

租房

“为了省钱,我租了个没空调的房间,其实带空调的房间只贵50块。大约到了8月份,我真的熬不住了,感觉自己只剩半条命,于是联系了房东换房间。”

-《我在北京送快递》

单身的时候,尤其是少社交的时候,真的是只要有地方待就行。

记得我刚毕业的时候,去北京培训未成(放弃了),转而回到西安找工作,最终也只是找到了培训机构,在找工作那一周,先借宿 A 亲戚家,后来 B 亲戚听说我在西安,便让我搬到他家去(因为 A 在最北的高陵区,去市区至少也得一个半小时,很不方便),其实也没借宿几天,亲戚就在同村帮我找了个房子,当时有两个房型选择,一个大概 40 平,一个不到 10 平,第一个价格也只有几百,不过我还是选择了后者,一两百左右。

房间只有一个单人床,简易的自制木桌,墙纸是亲戚帮忙贴的报纸,被褥都是亲戚帮忙准备的,后来我添置了热水器、洗脸盆子、一个亮点的灯泡,就这样一直从 8 月住到年底快要通暖气的时候。

已经不记得当时大热的天是怎么度过的,可能城中村的房子都比较宽敞,所以也并不是很热吧。

城中村就像一个微型城市,什么都有,村口是卖水果蔬菜的,出了村口是公交站,旁边的门面房是卖早餐等热门餐饮的,村里面有公厕,各种小吃,小商超,澡堂子等,在这里,很多东西都是廉价的,也和住在这里的人很匹配。

村子里的生活比较简单,有时候又过于简单,以至于,我经常会在培训机构待到很晚再回去,至少在培训机构可以和大家一起开心摸鱼,没有空调但有风扇,也可以蹭老板的专属网络。

城中村租房也有不好的地方,人员素养差异很大,会出现一些无辜中枪的事,比如当时住的地方在一楼有个公共卫生间供租客使用,但发生过有人上完大号不冲的事,发生次数多了,房东开始张贴告示,如果下次再发生,就锁住厕所,然而有些人就是看不懂或者忽视这个告示,有一天晚上还是在想上厕所时发现厕所被锁了。好在村子的公共卫生间还是开放的,真不敢想象如果时间再晚点,村子卫生间关门了怎么办。

在城中村生活还有个缺点就是没有安全性,当时的房子用的都是最基础的锁,有一天我出差,想着窗子开个小缝透透气,结果没等我回来,亲戚联系说我家门没锁,我确定我出门时肯定反锁了门,那就只有一种可能:进贼了。等我回到家,仔细盘算了下,只有移动硬盘没了,随着移动硬盘没的,还有我精心收藏的纪录片、学习资料和音乐,不过这并不影响什么,搞 IT 的资料都会有备份。当时我最值钱的东西就是电脑,出差随身带走了,但手提电脑包我嫌重丢在了床上,刚好透过窗子的缝隙能够看到,而窗子的旁边就是大家早晚洗漱的水龙头,到现在我都怀疑是内部人员操作,原因就是谁洗漱时扫了眼我的房间,刚好看到电脑包…他可能会后悔偷了我这么个穷鬼吧,不过在城中村偷东西,这本来就是穷人聚集区,应该也在意料之中吧。不过话说回来,也只有城中村容易偷一些吧,很少有摄像头,门锁很一般,很多楼顶还有天台,指不定哪天谁家天台门就忘记关了。

我在城中村住到 12 月左右便搬了出来,原因是亲戚家另一个房子终于空了出来。

再之后租房就是两年后,和公司另外三个同事租的两室两厅。

一直借宿亲戚家还是有诸多便利,另外上班也稍微有些远,刚好听到同事在找房子,就让他们帮我留意一下,最后他们说找到一个合适的房子,我们可以四个人一起住,他们说三缺一,就差我,于是我同意了。

那个房间有十几年房龄了,又在一层,采光不好,看着也破旧,当时上任租客也疏于打扫,有些人去的少的地方均是垃圾和灰尘,我们四个人分工把主要地方打扫了下,就剩下阳台实在无从下手,也没人觉得阳台堆东西的地方需要认真打扫。

房间有两张 1.5 的床,最初我们计划两人睡一张床,大家都没觉得有什么问题,也确实这样住过一段时间,后来夏天太热,而只有客厅有空调,一位室友直接搬去了沙发睡,我的室友因为家庭原因,去陪他弟弟住了,所以很多时候,我们三个人独享三个房间。

在外面租房子后,有些之前不方便做的事都可以拾起来,我买了锅具,大家开始炒菜,但因工作等原因,做的次数不多,我偶尔会在周末熬个粥,炒个菜,有时候懒了直接弄一锅咖喱鸡,够吃两天。

在这个房间,比较难熬的是冬天,房子没有集中供暖,房东自己加装过天然气暖气片,实际用下来效果一般,能让房间问题提升十来度,但还是冷,也不知道当时怎么想的,一整个冬天愣是没有去弄个电热毯,大家都没,就这样毛毯加被子层层裹着熬过了冬天。

记得有一次我妈从外地回老家,路过西安,打算过来转转,刚好赶上室友出差,结果在我家睡了一晚就感冒了。

这个房子我一直住到 2017 年离开西安,周边的小吃,商超现在依然记得,就是不知道再回到这个地方,熟悉的味道还在不在。

和同事们一起租房之后,我也逐渐有了些社交,和公司的一些年轻人一起去玩,生活也丰富了不少,钱包也瘪了不少,不过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。

修电脑

“我是来无偿劳动的,所以没跟他客气”

-《我在北京送快递》

我从小脸皮薄,不会和别人讨价还价,买东西都喜欢去无需议价的超市,而当有一天我成了卖家,我依然不会讨价还价。

在大学因为我比较喜欢捣鼓计算机,在大一拥有了自己的电脑,从此就是在拆装的路上,自己电脑上就装了 Windows XP、Win7、Ubuntu 等诸多系统,装的多了,技术也熟练了,于是可以开始接活修电脑了。

也忘了怎么开始的,有电脑的同学听闻我能修电脑,于是大小毛病可能都来找我一下,而碍于脸皮薄,我没要过任何好处,他们可能也碍于脸皮薄,非得尝试给我点维修费,映像中我并没有收过,可能当时觉得自己并非专业的,维修只图乐于助人,结识一两个朋友,另外说是修,可能最多是装下系统,再装点常见软件,零成本,那时候也不会觉得自己的时间是成本。

可能有人听说我不收费,又或者有人天生知道如何处理这些人际关系,有那么一次给别人修电脑,别人给我上了一课。

事情是这样子的,有个姊妹班的女同学电脑中了病毒无法开机,想让我看看,当时宿舍管理比较严,女生不能随便到我们宿舍(大一时可以),于是在宿舍楼下把电脑交给了我,差不多搞了一半的时候,突然接到她的电话,说在我楼下给我带了点东西,下去一看,是热牛奶和一些零食,这样的小事一下子让我感觉很暖,零食谁都爱吃,热牛奶也很暖,关键是,我可以不用想其他事专心修电脑了。

虽说给我上了一课,但到现在也没怎么吸收,很多时候我还是在用爱发电,可能我的天性就是这样吧。

大概到了大三,因为学业等各种原因,我开始变得孤立,不太想与外界有过多联系,但有时候还会有人找我来修电脑,有那么一次,一位并不熟的同院系的同学找我,我实在不耐烦,就把安装介质丢给了他,让他动手操作,我在一边边做自己的事,边指导,一切还算顺利,本来一个小时搞得定的活花了两三个小时,结束的时候刚好是饭点,于是我们一起去食堂吃饭。到了后我去了我熟悉的窗口点了份盖浇饭,他立马跑过来想给我刷卡,不过还是被我拦住了。那时候内心的想法就是,赶紧结束这一切吧,我要一个人安静安静。现在想来,即使让他请我吃饭,也不会带来多大改变。

现在想想这些事,觉得自己以前就是猪头,不过时间跨度拉长,这种小小的收益对现在的我应该不会带来很大的变化。

时间成本

“那么按照我每个月工作26天算,日薪就是270块。这就是我的劳动价值——我避免用“身价”这个词。”

-《我在北京送快递》

最早意识到时间成本这个事,是在 2015 年工作的时候,老早就有收藏记录片的习惯,有那么一天恰好看了下压箱底的 Randy Pausch 的《时间管理》演讲,看完后,思想很受震撼,觉得每年都应该重温一下这个视频。

映像最深刻的就是,Randy 让现场的观众计算下自己的时薪,算完这个后,你就可以知道当下做的事情是不是匹配这些时薪,某种程度上,这个思想让我变的更重视自己的时间,但这种思想的变化的负面影响是,让我不那么热爱工作了。

我的第一家公司是做系统集成的,本来业务面就比较广,后来随着公司变化,来了些经验并不很丰富的销售,又或者是那几年生意确实也不好做了,于是有些销售逮着 IT 相关的活都会接,还记得我们当时卖桌椅、PC、打印机之类的东西给学校,PC 还好都有预装系统,打印机之类的还要去调试,不过好在数量不多,顺道就干完了。

这类活干着也挺轻松,所以我并没有什么怨言,但项目里的 PM 和几个工程师相继都离开了公司,我也没把这些当回事,人各有志,跳槽是很正常的事情。直到我看完这个视频后,我开始计算每个项目我的投入是多少,我投入的是时间,而公司就是花钱在买我相应的时间,有次销售又揽了一个活,卖一台工作站,工作站并不是有多高配,也只比普通 PC 贵个两三千块钱,可能卖这么一台设备也就赚千把块,但是,前前后后,为了配合客户装好他们期望的系统,调试好里面的软件,我需要跑三四次现场,怎么算怎么亏,当时我就在想,销售肯定不懂时间成本,在这之后,我也刻意避着这位销售,这类事对我来说没有提升,对公司来说还是亏的,我没有理由再去为别人的愚蠢付出自己的时间精力。

十多年后的现在,在我认为我的时间不能带来更多价值时,开始躺平了,不那么再珍惜时间,或许是时候拿出那个视频重温一下,亦或者,人生就是如此吧,每件小事都算成本多累。

我与快递员

“只要是长久干快递的,都有过赔钱的经历。”

-《我在北京送快递》

一直很敬畏送快递、送外卖这两个行业,原因是我吃不了苦,我不喜欢出汗、淋雨或早起,而这都是快递员和外卖员的日常,他们能坚持克服这些,我很是钦佩。但有时候,当因他们的失误造成一些损失时,又会觉得为什么这么简单的活也干不好…

有次老婆网购了一件衣服,退货很久后有一天发现没有收到退款,于是返回去查,发现商家未收到快递,原因是快递员将地址写错了,好巧不巧,那件衣服价值一千多,老婆迅速联系了客服协商处理,客户联系到了最终派送的快递员,但是出于各种原因,没能通过派送员找回那件衣服,于是开始协商赔偿的事,而当时并没有快递险,所以即使赔偿,也不过百来块钱。

后来想想,派送员也没任何义务去帮我们找回物品,他的工作已经完成,工作失误的是收件员,而似乎收件员并没有什么办法或动力帮我们追回那个快递。

当时一度想买张机票去广州自己去寻找,但这又会无疑增加成本。

好在我最终没有放弃,根据收件人的信息搜到一家网店,通过网店加了收件人微信,诉说了发错快递的事,她说帮我找找,一两天后还真找到了那个快递,最终到付把衣服发回给了我,店家也没收我的答谢红包。这事最终就这样结束了,还是靠自己将损失降到了最低。

另一次是从国外回来,给双方父母带了些东西,一起邮寄回去,因为父母都在同一个市,生怕快递员发错,于是箱子上大大的写了地址关键词,结果真就被发错了,这倒不会有什么经济损失,最多是双方父母约个时间换下快递就行,但真正的损失是,给双方父母的东西价值差异也很大,有很多种原因。我不知道双方父母看到对方快递里的东西之后的感受如何,一直是个问号悬在我脑子里。

第三件印象深刻的事就发生在最近,最终还好没有损失,一旦有损失,几千块就没了。

起因是我的一台做实验的小电脑坏了,于是走了京东售后维修,京东收到后给我发了条短信,说机器需要发往第三方机构去维修,可能需要两周,于是我就安静的等。

差不多 5 天之后,刚好早上在开会,接到两个陌生电话都被我挂了,接着我收到一条短信,说我的京东快递放在了丰巢柜,而这个丰巢柜是我之前居住的地方,我的第一意识就是返修的设备到了,但是为什么会发到以前的地址?我明明在返厂时填写的是新的地址,于是我联系售后客服,询问我的售后订单状态,等他们查了很久,和我说设备依然在维修中,让我耐心等待,确认这个快递不是小电脑,我心里就一直在猜哪里来的快递。

快递的寄件人是河北某不知名的地方,根据地址也搜不到是干什么的,询问了一圈,家人说可能是哪个商家的赠礼,我也觉得符合这个特征。后来在朋友圈又问了下,结果一个圈友说可能是诈骗快递,最近盛行,里面可能是一个小物件和一个二维码,二维码实际上是个钓鱼链接,我在微博一查,还真是最近盛行,大家都提示陌生快递不要乱收,只是在微博上,查到的信息说快递来自于西安和另一个城市,而非河北,当时也没多想,觉得河北也开始了吧。

最终,我给送快递的回了个电话,说那个快递我不知道是什么,也不是我买的,让他从快递柜里取出自行处理,我还担心里面有什么危害物品,强调说你也不用看里面的东西,直接丢垃圾堆,后来第二天收到短信说快递被取出,接着就没了消息。

直到十多天后,接到了京东的电话,询问我上次退换货的状态,我说没有收到任何反馈,于是客服说这个订单可以帮我做退货处理,只需要扣除 10% 折旧费,考虑再三,我选择了拿钱,因为我可以拿着钱去海鲜市场淘一个同等型号,价格更便宜的机器。

再次接到京东的电话,又是一个月之后,客服问我退换货之后使用是否满意,我说上次不是退款了,没有退货吗?然后她就直说:可是我们这边查到快递您已经签收啊,所以要么退钱,要么退货,我瞬间一脸懵,我这才意识到,近两个月前的那个未知快递,就是维修后的小电脑,于是我把实情告诉了客服,客服说他自己去找送货的快递员,之后再就没接到客服的电话了,大概率是那位快递员拿到我的快递,发现贵重,就一直保留着吧。

其实有那么一些时刻,我想主动去联系快递员,想着万一他真的按我说的丢了快递,我们一起想办法赔偿,但后来又觉得让客服出面会好一些,对于客服来说,这件事就是快递员责任不到位(没有真实签收),她去内部处理合情合理。

无论怎样,这事就这么过去了,整个事件的根因其实不是我们任何一个人的问题,而是系统和流程的问题,为什么系统会把快递发往我曾经的住址(也是最初下单的地址)?为什么系统没有及时给我推送维修状态(在给我退款时都还显示正在维修)?为什么整个误会近两个月后才发现?事后我很想联系京东客服反馈这一系列问题,但又怕他们揪出相关的人,万一当时有人自掏腰包承担了责任…毕竟我还是不会和钱过不去的。

社恐

对我来说,文字表达要比面对面口头表达容易得多

-《我在北京送快递》

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我都认为自己是资深社恐,大家平时喜欢干的事我都不怎么喜欢,进而演变成不合群,时间久了,也更害怕这样的场合。

先说接打电话,印象中在很小的时候,家里还只有固话的时候,我就特别害怕接电话,具体原因忘了,当时只要来电话,如果家里有其他人,我就让其他人接,如果是自己,我尽量等着对端自己挂掉。

这种接电话恐惧可以说持续到了大学,不过还好那时候正值短信热的时候,大家都喜欢发短信,每个月套餐中短信也有几百条,通常到月底都用不完,所以平时大小的事都会发短信来解决。

还记得大一一时脑热,在军训期间接了个送快递的活,服务于一家类似于京东的直营店,他们当时的服务体系和现在京东的模式也很像,集中仓库发货,到区域中心,再由区域发到网点,当时我就是学校 4 个网点中的一个,我们四个人按照宿舍楼人数等同的划分区域,平均下来一个人应该 10 多个宿舍楼,送快递就不可避免地要与客户接触,那时候我就选择了直接发短信,在收到货物后找个中午空闲时间,一一发短信问对方什么时候方便,得到回应后再去送到楼下。当时选择这个兼职可能一方面想赚点零花钱,另一方面想去克服下自己的社恐,或许有那么一丢丢变化,但不大,因为这个活没干多久就不干了,原因是会占用上课时间。从后面的经历来看,其实占不占用都无所谓了,因为怎么我都会挂科。

大学时候月底还会碰到短信用不完的问题,用不完就意味着浪费,于是会在月末一两天疯狂用短信和同学聊天,对方也会心领神会一样,配合发着一条条短信。

大学时候并不需要打太多电话,这对我来说很是放松,不过一些特殊时候,还是要打电话,比如挂科之后。

我一直认为我考前在认真复习,但是最终考试成绩就很差,有那么一次,我成了班里唯一挂科的,得知挂科后,还是想着要和老师理论理论,于是要到了电话,纠结了一两天后拨通了电话,最后得到的回复我也很无奈,老师说,你可以写错,但你不能不写,你不写我没办法给你分数…想想也是,我为啥就没想到“伪装”一下?

再之后挂的多了,学院开始给家长发通知,为了使得家长接收到这个消息之后不那么震惊,还是要提前电话通通气,这对我来说也是艰难的时刻,虽然是家人,但那时候的交流很少,唯一的交流可能就是缺钱的时候。

在第一份工作后,接触的人多了, 也基本脱敏了,不太会出现接打电话的恐惧,不过社恐是多方面的,我依然不喜欢集体活动,这里的不喜欢更多就是不喜欢,而不是恐惧,在一堆人群中,大家喝着酒,说着大话,抽着烟,每个场景都会让我无比难受,更让我难受的是他们不光自己乐在其中,还要拉着我们这些边缘人,劝酒是这当中我最讨厌的事,我不喜欢酒,更不喜欢喝完酒之后的状态,最不喜欢酒后身体的感受,在肉体的痛苦中,我会把喝酒列为比偏头痛更厉害的痛苦。我不喜欢集体活动还有个原因,就是觉得浪费时间,明明可以自己在家看个电影随便吃个小吃,却要和他们坐几个小时,期间听着他们不合逻辑的胡话,有种正常人看疯子的感觉,第一意识就是原理。

来到上海后,或许是文化的差异,整理觉得会比以前的环境包容很多,集体活动挺多,但不会像曾经那样每个人都很难堪,在这其中,有个度。

感性的人注定不能简单

”难怪人们羡慕那些头脑简单的人,因为他们的目光不穿过表象,他们的思想不抵达实质。他们度过的每一天都是全新的一天,他们认识的每个人都是陌生人。他们把同样的痛苦和快乐经历了无数遍,每一遍都像是初次经历。“

-《我在北京送快递》

我一直自认为自己很感性,伴随着感性还有个特点,思维活跃,这两个加起来没让我少吃苦头。

我初次意识到自己思维活跃,是在初三的时候,在大家忙于学习备考的时候,我在想假期里要做什么,那时候对于 DIY 很有兴趣,于是想着假期要做什么水力发电设备之类的。走神很正常,每个人可能都会有,但是我的走神有别于其他人,我会反复去想,同样的想法,反复在脑子里演练,记录结果,再重来,最终,中考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,至少名次和普通考试时并不一致,我掉了好几位,不过那时候并不会太在意这些,初三最后一个学期,我就是一台考试机器,对于每次相差不多的成绩和名次已经无感。

我意识到这个问题会影响我时,是在高中的时候,每逢周五,同学可能会讨论着去哪哪玩游戏,我可能在盘算我要去下载什么书、音乐,也是一遍遍想,除此之外与学习无关的,我也会反复想,时间长了发觉越发不能控制自己思考,于是才去想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,最终想到的解法就是记录下来。

原理很简单,当我有一个想法时,记录下来,比如我下午要干什么;当一个想法需要推演时,也记录下来,比如下午干这件事需要哪几个步骤,如何做之类的。这种方法确实有效的阻止了我反复去想,但并不能解决我会想的这个问题,所以在有些时候,我照样会发呆走神。

印象最深的一次是,化学老师在讲有机化学,提到某些词时我开始联想,然后一发不可收拾,完全陷入在自己的思维中,结果老师突然出了一个问题,让我去黑板画某个分子的化学式,我好像听懂了问题,但很显然我的脑子并没有理解那个问题,于是我拿着粉笔画了一个C,一条线,又一个C,又一条线,再一个C,再一条线,接着老师让我停了下来,说苯环苯环,你画的这是什么,我就这么被赶下去了。事后老师在课外碰到我,说我思想抛锚严重,快高考了,不能松懈,这些事我是想控制,但有时候就是没法控制,控制的时候你得有意识,而那时候意识已经在别处了。

说到感性,刚上大学的时候大家都玩 QQ,我也养成了大小事在朋友圈记录的习惯,小到一两个字的心情,大到对某些事情的看法,大二的某一天,高中好友突然在我的一条动态下评论:每天要看你各种蛋疼的说说,我这才意识到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想看另一个人零碎的生活记录,也觉得我好像是有些矫情。不过为此我并没有收敛,而是慢慢把记录的平台改到了更为包容的微博,在那个地方,熟人不多,不会有太多的人关注,但又可以让有些在意的人看到你发的东西。

感性这个东西,很难控制,就像是写在基因里,10 年前,我会被很多东西触动,10 年后,那些东西依然会触动我。当看到一些触动我的东西的时候,我就开始思考,而思考,就会回到之前提到的问题,反复思考,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就需要记录,看,这就是一个循环,大学那时候的碎碎念可能就是处在这样的循环之中。

感性对于一个人来说,共情心可能会强,但是也意味着更容易被别人的情绪影响,经常在社交平台会看到一些不符合自己观念的文字,基本每次都会感觉很上头,想去争论一番,这样一来二回,弄的双方不愉快,也浪费不少时间,有时候实在沉浸在一个平台无法自拔时,就只能被迫上大招,删 App,或者注销账号,曾经就清空过微博,删过豆瓣,退过人人,卸载过知乎。感性的人在生活中也会有很多无用的思考,鸡毛蒜皮的事可能都需要纠结一下,如果有一些想不清楚的小事,比如人情世故什么的,可能得恢复个半周才能忘记,内耗实在是高,现在经常会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去避免无用的思考,看似有效,但让自己太忙又会有很多其他的问题。

不过以上两个缺点组合起来,也有一些优点,比如长期下来,我有了写作的习惯,也不用什么华丽的辞藻,只是真实去记录内心,现在看过去的文字,依然能体会到过去的种种酸甜。

其实本文也算是感性加思考的结合体,我不去记录下来,总感觉过去的日子就像是没了,过去的时间浪费掉了。

生活中的善

发现当一个人表现得无私时,别人回报他的往往不是友善,而是加倍的贪婪。

-《我在北京送快递》

到现在,差不多工作 9 年了,期间在两个城市待过,三家公司待过,反复去思考和对比过去的事,发现环境的差异还是很大的。

很早以前我很信奉开源这一理念,所以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,会很想无私的去做一些事,在生活没有什么压力时,这种奉献可以带来一些关注,刚好可以满足当时的希望被关注的心。

久而久之,无私去做一些事嵌入在了自己的习惯中,也将其带到了工作里,而这时,外界的反馈在不同环境下会变得不一样。

如前面时间成本中描述的,有些人就是不懂这些,或者有些人会懂,但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依然会去牺牲比人,所以在那时候,无私的行为可能会被利用,但没有带来实质上的利益。这可能普遍存在于各个地方,人总是自私的,但这种行为应该不会长久,利益受损的一方终会有自我意识,得利者则会缺失信任,时间跨度拉长并不利于未来的发展。

相比之下,友好的商业环境下更多会是合作共赢,合作的前提就是平等,所以这种环境下付出很容易得到等同的回报,这也是一种正向激励,可以使人行动更加积极。一直挺感激在工作中这样的善人,可以让我坚持走自己的路。

生活中的恶

这是我过往的人生中,仅有的一次在公共场合和其他群众对立,直接面对周围所有人的责难。

-《我在北京送快递》

“西安这地方,每个住过一两年以上的人,都可能丢过东西”,一位前辈如是说,我也确实丢过东西,可能是因为这样一个气氛,搞得大家在公共场合都比较敏感。

在西安地铁没有建成的时候,公交基本是普通人出行的唯一方式,西安这地方车很多,人也很多,感觉无论什么时候公交车上的人都多,人多了不可避免地需要挤,上车要挤,在车上也要挤,然后大家似乎又习惯了只要来了车,就先备好挤的姿势,生怕自己上不了车。

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气氛下,有一天我被指着偷别人东西了。

故事很简单,我是在中午的时候去坐车,然后那些习惯了不排队的大妈旁敲侧入地开始挤,在我刚要上车的一瞬间,一位大妈挤到了我的前面,然后上车刷了卡,紧接着转头操着西安话说“连我一个老人你也偷”,我顿时不知道该说什么,只感觉无数双眼睛开始盯向我,那时候我唯一会做的就是脑子在快速思索是在说我吗?我做了什么吗?

我什么都没做,后来反思应该是在大妈上车的时候,自己的包甩到了我面前,而我的手刚好做出了伸出去的动作,让她误以为我在顺东西。

最近微博有个热搜,一个女生状告大叔偷拍未遂,看到这事件,我就想到了曾经的这个故事,无辜中伤的感觉,只有经历过才懂。

对于这些事件,可能触发的原因就是身边的恶确实很多,弄的大家都过于敏感,敏感点也不是什么坏事,更加有安全意识,可以减少类似事情的发生,但是伤害无辜,可能带来的影响大于这些恶。

区分善于恶,我觉得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了解这一事物,拿一开始丢东西来说,其实在公车上丢东西,最容易发生的时间是早晚高峰,一是人很多,人与人之间碰撞在所难免,这时候可能就忽视了自己口袋里的一些动静,另一方面,这时候人很多,谁上下车大家没人会注意到,小偷很容易逃离,我曾经就怀疑我丢东西是在挤着上车那一刻,我终于挤上去了,小偷则拿着我的手机跑了。回到污蔑我的那个事,正值中午,公车人不多,有些座位都还是空的,哪个小偷想不开会在这个地方实施偷窃?

不过话说回来,会明辨是非的人始终都会有区分善恶的能力的,没有的人也不会意识到自己哪里出问题,也就不会去想着学习改变,这样的悲剧还会再次发生。


上一篇 学习交流群

评论